貨運操作規范是確保貨物安全、運輸高 效、服務優 質的關鍵,涉及從接單到交付的全流程管理。以下是貨運操作中需注意的規范及細節:
一、接單與訂單確認
信息準確性
核對貨主提供的貨物信息(名稱、數量、重量、體積、包裝方式)、起運地與目的地、特殊要求(如溫控、危險品標識)等,確保與托運單一致。
確認收貨人聯系方式、地址及交付時間,避免因信息錯誤導致延誤或錯送。
合同與單據簽署
簽訂正式運輸合同,明確雙方責任(如貨物損壞賠償、延誤責任)、運費結算方式及違約條款。
填寫規范化的托運單,要求貨主簽字確認,并留存副本作為糾紛依據。
違禁品排查
嚴格檢查貨物是否屬于國家禁運品(如易燃易爆物品等),若發現需立即拒絕承運并上報相關部門。
二、運輸準備與車輛檢查
車輛適配性
根據貨物類型選擇合適車型:
普通貨物:廂式貨車、平板車。
冷鏈貨物:冷藏車(溫度控制需符合貨物要求)。
超限貨物:特種車輛(如低平板車、罐式車)。
確保車輛載重不超過核定噸位,避免超載罰款或安全事故。
車輛安全檢查
出發前檢查制動系統、輪胎氣壓、燈光、轉向等關鍵部件,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。
配備安全設備:滅火器、反光背心、三角警示牌、防滑鏈(冬季)等。
清潔車廂內部,避免雜物損壞貨物或污染環境。
貨物固定與防護
使用繩索、綁帶、氣囊等工具固定貨物,防止運輸途中滑動或傾倒。
貴重或易碎品需加裝防震包裝(如泡沫、氣墊膜),并在車廂內設置隔離欄。
三、裝卸作業規范
裝卸人員培訓
裝卸工需接受專業培訓,掌握正確操作方法(如叉車駕駛、堆碼技巧),避免野蠻裝卸導致貨物損壞。
嚴禁穿拖鞋、赤膊操作,高處作業需佩戴安全帶。
裝卸順序與堆碼
按“重不壓輕、大不壓小、木不壓紙”原則堆碼,確保貨物穩定。
液體貨物需豎直放置,防止泄漏;易受潮貨物需墊防潮膜。
裝卸完成后清點數量,與發貨單核對無誤后簽字確認。
特殊貨物處理
危險品:需專人操作,佩戴防護裝備,并按照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》粘貼警示標識。
超大件貨物:使用專業吊裝設備,規劃運輸路線(避開限高、限寬路段)。
四、在途運輸管理
路線規劃與實時監控
提前規劃Z優路線,避開擁堵、施工路段,并預留應急時間。
通過GPS或TMS系統實時追蹤車輛位置,異常情況(如偏離路線、長時間停留)需立即聯系駕駛員核實。
駕駛員行為規范
遵守交通法規,嚴禁超速、疲勞駕駛(連續駕駛≤4小時需休息20分鐘)。
定期檢查車輛油量、水溫,避免因故障導致延誤。
遇到惡劣天氣(如暴雨、大雪)需減速慢行,必要時停靠安全區域。
應急處理機制
制定突發事件預案(如交通事故、貨物被盜),駕駛員需報警并聯系公司調度中 心。
車輛配備急救包、應急照明設備,以應對突發狀況。
五、交付與簽收流程
收貨人身份核驗
交付時核對收貨人身份 證或授權委托書,防止貨物被冒領。
若收貨人無法簽收,需提前約定代收人并留存聯系方式。
貨物驗收與簽收
收貨人檢查貨物外包裝是否完好,如有破損需當場開箱驗貨,并記錄異常情況(如短缺、損壞)。
簽收單需明確標注貨物狀態(“完好”或“異常”),雙方簽字確認后留存。
回單與費用結算
及時收回簽收單作為運費結算依據,避免因回單丟失導致糾紛。
按合同約定方式結算運費(如現付、到付、月結),并提供正規發票。
六、合規與環保要求
資質與保險
確保公司具備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,車輛辦理營運證,駕駛員持有從業資格證。
投保貨物運輸責任險,覆蓋貨物損壞、丟失等風險。
環保措施
優先選擇新能源或低排放車輛,減少碳排放。
廢棄包裝材料需分類回收,避免污染環境。
七、持續改進與培訓
定期復盤
分析運輸數據(如準時率、貨損率),優化操作流程。
收集客戶反饋,針對投訴高頻問題制定改進措施。
員工培訓
定期組織安全駕駛、應急處理、客戶服務等培訓,提升團隊專業能力。
更新員工對法規(如《道路運輸條例》)和行業標準的認知。